信息公开 >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 预算/决算

巴中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2018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说明

2018-02-06 10:29 来源: 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作者: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巴中市文广新局2018年收支预算经市财政局《关于批复2018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巴财预〔2018〕1号)于2018年1月19日批复,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四条、五十二条之规定,现将本部门2018年收支预算公开如下。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订全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管理全市文学、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管理全市社会文化事业,拟订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广播电影电视宣传和创作题材规划,监督管理全市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和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视听节目;指导全市广播电影电视科技工作,负责全市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传输、监测、安全播出等工作;监管出版活动,管理全市性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表彰和文学艺术作品评选活动;指导、管理全市对外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著作权、版权、文物的交流与合作的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开展对外文化工作。

(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全省文化局长工作会议、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以“文化特色加速形成、文化影响加快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活力不断激发、文旅融合成效明显、产业支撑显著增强、遗产保护更加有力、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为总体目标,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为加快绿色崛起、奋力后发赶超,努力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坚持思想引领,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1.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十九大辅导读本》,全面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巴中文化发展统一到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总体要求上来。

2.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建设文化强市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使命担当。

3.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强化文化产品内容监管和文化活动导向管理。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时段,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4.进一步加强局党组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局党组议事规则》,完善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制度,提升领导班子从严治党、依法治文、科学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完成局机关党委换届,配齐班子成员,切实担负起市直文广新系统党建工作职责。完成支部换届、班子配备工作,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坚持项目支撑,夯实文化事业发展基础

5.开展好“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充分对接秦巴山区中心城市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力争落地实施一批文化重点项目。

6.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按照保基本、促均衡的要求,统筹市本级和区县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县级文化场馆建设水平,加快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年内秦巴文化活动中心、巴中博物馆2个新建项目动工,完成红博馆、飞霞阁、兵器展场3个布展项目前期工作,启动经开区图书馆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市和区县城市书房6个。

7.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活动,年内建成贫困村文化室215个、广播电视“村村响”180个村和“户户通”建设2万户、阅报栏69个。培育一批乡土文化文艺人才和群众文化队伍,招募一批文化志愿者。

8.从组织保障、举措办法、资金争取、督导考核等方面加大“高清四川 智慧广电”推进实施力度,重点推进高清惠民普及工程,完成3万户标清用户转换高清智能终端。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完成硬件平台建设,投入试运营。

三、坚持品牌战略,积极塑造文化名片

9.组建文化品牌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举办艺术节、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方式,打好打响“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

10.积极申办2018年巴人文化艺术节,在考古调查、学术研究、对外宣传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继续推广使用好“巴文化研究”微信公众账号,配合巴文化研究院以及泛巴区域相关机构,办好巴文化研究学术刊物,促进巴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创作一批反映巴人巴风巴韵及巴中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提升巴文化影响。

11.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文化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文物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相结合,实施“川陕苏区首府”再现工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建设川陕苏区红色旅游区。

12.积极申办晏阳初文化研讨活动,升级打造《布衣博士-晏阳初》等一批文艺精品。继续举办好晏阳初文化讲堂,推进晏阳初故里小镇(三江)建设相关工作。深入挖掘晏阳初文化内涵,丰富晏阳初史籍展览。

四、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3.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原则,大力实施精品剧目引进工程,年内引进精品剧目10-12台。组织开展以送文艺演出、图书展览、文化讲座等为主的文化惠民活动220场次以上,开展“书香巴中•全民阅读”活动20场次以上。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8万场次,试点乡镇影院建设,推动城市影院优惠价格放映优秀主旋律影片。

14. 全面落实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阵地错时开放、延时开放。以整合区县、乡镇、村三级阅读资源为重点,开展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借力全省文化馆联盟艺术普及资源,推动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打造资源互通、活动共享、供需对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阵地服务+数字服务+流动服务”有机融合新模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文化行动,落实好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工程,开展农家书屋、广播“村村响”、村文化室效益利用研究,努力提高基层文化阵地使用效益。

15.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脱贫攻坚、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主题,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重点抓好“一首歌”“一台剧”文艺创作。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普及工作,加强川剧、四川曲艺等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提升打造曲剧《望红台》、民俗音画《下里巴人》,积极支持电视连续剧《望乡台》、网络电影《寂寞相思冷》摄制工作。

16.积极参加中国川剧节、中国文化馆年会、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全省青少年舞蹈大赛、四川首届乡村艺术大展、第六届“百馆联动”“四川曲艺精品台湾行”等文化活动,积极承接“四川音乐季”“四川音乐周”等省级文化节庆活动。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律动巴山”群众性文化展演活动,积极承接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基层进行公益性展演、巡演以及多种形式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做好国家、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创建工作。

17.推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市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营造“保护版权、尊重创作、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年内争创省级版权示范园区1个,完成作品登记工作2000件。

18.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倡导网咖、咖啡厅、实体书店、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市场主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加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点,缩短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半径。

五、坚持保护为主,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学化水平

19.加强《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宣传,继续推进《巴中市石窟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法制化水平。

20.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推动米仓道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修改完善《蜀道-巴中段(米仓道)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川渝石窟保护项目,完成水宁寺、北龛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窟檐)工程,启动南龛摩崖造像窟檐建设;推进八角楼、魁星阁、回风亭保护展示提升工程,完成土寨柏家祠堂、朝阳洞石窟、白衣古镇古建筑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的验收工作。

21.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完成《巴中市红军石刻标语群保护规划》编制,启动川陕苏区(巴中)红军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和33处革命文物(红军石刻标语)保护方案编制工作。

22.做好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会同住建部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申报和保护管理。积极推动巴州区文星街-小街子片区、恩阳区老场街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坚持“宜撤则撤、宜保则报”的原则,培育和打造一批乡村史纪念馆和乡村特色博物馆。

23.完成全市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整理工作,编辑出版《巴中市可移动文物名录》《巴中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24.加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博物馆进行错时开放。加强博物馆研究工作,培育文物研究专业人才队伍,支持馆藏文物修复、文物研究、讲解宣传等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筹办好四川省博物馆学会近现代名人故居与红色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25.贯彻落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积极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实施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开展好“非遗季”宣传展示活动。开展好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宣传活动。

六、坚持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提速

26.加快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音乐演艺、文化创意、影视传媒等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支持区县特色文化小镇、文化专业街区、艺术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南龛文化产业园、平昌县黄滩坝文化创意产业园、南江县断渠古道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27.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全年新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0家以上,培育规上文化产业单位5家,新开发文化创意产品10件(套),招引落地文化产业项目5个以上。

28.鼓励文化市场业态转型升级,培育引导文化新业态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绿色网吧”、“阳光娱乐”创建活动,不断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协调规划部门,完善城市旧城改造项目、新开发区域文化市场场地建设规划。进一步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力量参与文化市场经营。

29.以查处文化流通领域违法行为、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加强网络文化经营内容监管、版权保护、文化市场安全生产为重点,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创新非现场执法手段,严格落实文化市场“黑名单”、“负面清单”等管理制度,深化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文化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年内开展1次非法出版物、盗版音像制品集中销毁活动。

30.按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完成文化市场主体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小微企业扶持等信息归集,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加强艺术品经营单位普查及备案工作。着力加强报刊审读、出版物印刷发行企业和演艺活动监督执法。继续推进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31.加大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三电”、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地卫设施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协同工商、食药监、农业等部门,加大对全市播出机构广告播放情况的监督检查,整治规范违规播放广告行为。持续长效加强节目传输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广播电视传输播出秩序。

32.加强源头治理、渠道管控和市场清查,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网格化管理、网上“扫黄打非”,严厉清查非法政治类出版物,打击非法传播有害信息,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活动。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示范网格。

33.全面完成市、区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化重组执法队伍,充实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积极参加第二届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执法案件评查评比活动,提高文化执法业务水平。

七、坚持保障前置,优化文化建设环境

34.认真贯彻落实《准则》《条例》,逗硬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九项规定,深化廉政风险防控,聚焦人事、财务、行权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物品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经费管理、公务接待相关规定。主动接受巡察、审计、财政部门工作监督,全力支持市纪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组有效履行监督责任,持续正风肃纪。

35.坚持依法治文,开展好法治汇演进百镇、法治电影进千村、法治宣讲进万家活动,全面建立法治书屋,深入开展“法律七进”“七五普法”和会前学法、考法、述法活动,完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重要文稿法律顾问审查制度,积极创建“法治建设示范机关”,全面开展依法治市“八大提升行动”。

36.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改革成果落地见效。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行政权力清理,规范运行“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动态调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完善行政审批机制,优化办事流程,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服务,提升办事效率。

37.实施巴蜀文化名家引领工程、巴蜀文化英才扶持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和“三区计划”文化人才扶持培养工程、成巴协同发展委托定向培训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加强文艺创作、公共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智库建设,切实解决专业人才断层、管理人才挪用、基层人员缺乏的现实矛盾。

38.建立健全领导批示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机制、工作状态督查问责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完善“目标指向、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机制,优化区县局、文化直属单位、科室目标考核办法,强化考核成果运用,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干事创业激励竞争机制。

39.进一步加大文化活动、文化市场执法、文物保护、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发展、监督文化市场管理、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主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开展文化建设视察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建议和意见,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文化交流网站、政务微信微博建设,开办“巴中文化日历”,优化文化政务服务,提高网上办事能力,提高文化发展社会满意度。

40.常态化加强安全管理,突出抓好重大文化活动安全、文化市场安全、文物保护安全、广播电视传输安全管理。坚持24小时无缝隙值班制度,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化解老电影放映员诉求,保持安全稳定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强机关、文化场馆、基层文化阵地日常安全管理,做好重大会议、重大节日期间安全防控工作,组织开展突发应急事件处置演练,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日”“安全生产咨询日”等系列活动。

41.继续加强机关公文运转、政务公开、议提案办理、机要保密、公共节能、群团建设、五创联动等工作,保持各项工作协同稳步发展。

二、部门概况

市文广新局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2018年财政预算供给人员共159人,供给车辆7辆。有下属二级预算单位4个,其中其他事业单位4个。

三、2018年收支预算情况

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支出包括:教育支出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13.2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5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4.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等93.9万元。(表1)

(一)收入情况。收入预算总额1644.6万元,比2017年减少1137.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1644.6万元,占总收入100%。(表1-1)

(二)支出情况。支出预算总额1644.6万元,比2017年减少1137.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429.8万元,占总支出86.9%,项目支出214.8万元,占总支出13.1%。(表1-2)

四、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

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1644.6万元。支出包括:教育支出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13.2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58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4.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等93.9万元。(表2)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644.6万元,比2017年增减少1137.1万元,主要用于职工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和资本性支出等方面支出。(表3)

(一)基本支出1429.8万元其中:

1.人员支出1111.7万元,其中:基本工资424.3万元,绩效工资223.1万元,津贴补贴121.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养老保险183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54.8万元,奖金10.7万元,住房公积金93.9万元等。

2.日常公用支出312.1万元,其中:办公费90.3万元,差旅费64.8万元,邮电费7.2万元,工会经费15.7万元,福利费11.8万元,公务用车维护费32万元,公务交通补贴30.6万元,印刷费1万元,维修(护)费23万元,咨询费4万元,劳务费22.5万元,培训费2万元,租赁费0.5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6.7万元。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6万元,其中:医疗费补助3.6万元,生活补助2.4万元。(表3-1)

(二)项目支出214.8万元其中:运转类项目支出137.8万元,主要用于党建、依法治市、驻村第一书记、培训、公务接待、机关物业管理及水电气、网络运行维护和资料印刷等支出;发展类项目支出77万元,主要用于专项设备购置、项目前期工作等支出。(表3-2)

(三)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等绩效情况说明。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规定,本部门对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x个重点项目,科学完整地编制了绩效目标,重点项目预算涉及财政资金81万元。

项目名称

财政拨款

(万元)

项目总体目标

申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

25

对蜀道--巴中段(米仓道)申遗点位内容、要素进行确定,完成《蜀道--巴中段(米仓道)申遗保护规划》编制。

扫黄打非工作经费

5

年度内召开“扫黄打非”成员单位联席工作会议2次,联合执法“清源 净网 秋风 固边 护苗”行动2次,组织开展全国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扫黄打非宣传活动1次。对收缴的非法出版物进行销毁处理1次。

免费开放配套经费

7

全年免费开放366天。节假日、双休日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8:30至晚上6:00,中午照常开放。

流动图书车运行维护费用

4

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工厂等活动,全年共开展50余次活动。

图书购置及报刊订阅经费

10

全年阅读报刊600余种,更新图书1000册。

 

免费开放窗口政府购买服务经费

10

全年免费开放366天。节假日、双休日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8:30至晚上6:00,中午照常开放,公益岗位聘用人员17人。

文物征集鉴定修缮保护经费

10

年度内完成文物及文物资料征集20件、文物等级鉴定10件,对损坏文物进行修缮,保护。

送文化下乡专项经费

3

度内送文化下乡17场,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市人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免费开放专项经费

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