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探访巴中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日期:2020-04-10 10:12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夏雨 何欢 杨佳 【字体:  

  家门口的风景 你看了吗

  2018年5月,市委书记罗增斌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围绕“山水画廊·秀美巴中”这一特色定位,聚焦优势,集中擦亮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金字招牌,引领全域旅游大发展、大突破。在政策和机遇叠加下,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驶进快车道,但千篇一律、项目功能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卫生条件没有保证等问题也成了一些地方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乡村旅游线路,采访基层干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专家等,探访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寻找乡村旅游转型出路。

  1 “千篇一律” 乡村游发展后劲不足

  赏桃花、摘草莓、打羽毛球……4月6日,清明假期最后一天,送走一场春雨后,全市迎来了好春光,市民们纷纷出行踏青。据统计,全市A级旅游景区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除红色旅游景区游客较多外,踏青游、乡村游等线路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在位于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的七彩佛龛景区里,扶老携幼、全家出行的游客格外多。“今年是第二次来,但除了摘草莓,还是没有其他什么能吸引到我,农家乐也没看到几家,问了一下都是大同小异的菜品,觉得没啥新意。”家住巴城的游客谢琪说。

  巾字村是我市最早开发乡村旅游线路的村落之一,村内的七彩佛龛景区是一个集观光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前沿农科研发推广的4A级景区,这几年,村里每年接待游客人数虽有所提升,但增幅并不大。

  “2015年9月,我们的乡村旅游正式对外营业,也就是这一年,全村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3.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80余万元。”巾字村党支部书记谯辉宗介绍,“巾字村也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当时像我们村一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又能吃又能玩的村还比较少,许多单位、公司都把员工活动放在我们村,来考察的人也是一波接一波,人最多的时候,农家乐爆满……”

  作为首批发展的乡村旅游村,巾字村率先尝到甜头后,村民们纷纷住上了小楼房,大家都想着从“旅游饭碗”中分一杯羹,但出乎意料地是,理想中的财富暴增并没有实现,不少农家乐刚开不久就关了门。“我们这儿游玩的季节性太明显,春夏赏花摘果后就是比较长的淡季,家庭式的农家乐还好,需要请厨师和服务员的农家乐,淡季时工资都开不起。”谯辉宗说。

  除了季节性明显外,竞争对手也多了起来。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文旅部、省委省政府等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我市抓住这一机遇,将乡村旅游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一大批乡村旅游村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截至去年底,全市仅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村便达到了252个,建成20多条乡村旅游示范带、12条乡村旅游环线。

  “到处都在搞乡村旅游,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谈起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村主任王绪伦言语间透露出无奈,“刚开始我们孵化了三十多家农家乐,但现在开着的,不到十家。”

  “在巾字村可以摘草莓、赏桃花,苏山坪村也可以,甚至在平昌、南江都能找到同样的点,同质化严重,没有非来不可的特色。”不少农家乐从业人员表示,乡村旅游这块产业蛋糕潜力大,但想要做大做强,不但政府要创新,相关从业人员更要牢牢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意识,要借鉴他人优点却不能“复制粘贴”,既要规划先行、统一部署,也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不能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模式。

  2 适应多元需求 “一地一景”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人间四月,莺飞草长。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是顾文礼在万寿养生谷景区开办农家乐的第4个年头。

  2017年,随着万寿村在外成功人士张云生返乡创业,万寿村迎来发展机遇,从未从事过餐饮行业的顾文礼,对开办农家乐毫无信心,后来在村“两委”的鼓励下,通过扶贫贷款以及在亲朋好友处筹集到20余万资金,成功吃上“旅游饭”,当上了农家乐的老板。

  “刚开始两年生意特别好。“顾文礼回忆道,2018年2月,万寿养生谷景区成功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为当地集聚了超高人气,除了周边城市,还有从河南、安徽等地赶过来的游客。

  “有没有游乐项目?”“有小孩子玩的游乐设施吗?”“可以自己做饭吗?”游客越来越多,各种个性化的询问也越来越多,对景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游客多元化需求,景区加紧提升,新建旅游厕所,开办儿童游乐园,完善产业,提升服务品质,并推出篝火晚会、烧烤、露营等活动。

  顾文礼也没闲着,除了在菜品、服务上不断提升,还琢磨利用时下最火的社交软件,进行宣传营销,积极推广自己的农家乐。

  如今,万寿养生谷景区内已开办了13家农家乐,不少业主在感受到行业竞争的同时,积极从自身出发,从接待、宣传等方面各出奇招,吸引顾客。

  除万寿村外,平昌县驷马镇革新村也在发展乡村旅游如何避免“千篇一律”,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增加吸引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如果说其他乡村旅游景区都是主打休闲观光的“风景牌”,那么,革新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则赢在游乐设施的打造上。

  在全市范围来看,革新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却能一跃成为巴中旅游的“网红目的地”,关键就在于该村抓住了游客多元的需求,通过打造空中直升机、悬崖秋千、玻璃桥、彩虹滑道等各种网红打卡项目,旨在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从而避免“千村一律”。同时,引导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经营美食摊位、景区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适应多元需求,从业者们主动求变,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寻找措施。去年,在对252个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村打造方面,我市提出了坚持“农旅结合、文旅互动”,有效挖掘自然景观和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宿等文化资源,培育文旅融合的名镇和特色村落,连片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老百姓增收致富。

  3 端稳旅游“金饭碗” 配套服务工作要牢牢跟上

  面对吃住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要想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赢得优势,高质量的服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景区存在团队游来了住不下,平时的散客又住不满的尴尬境遇;景区的道路未分流,人车都在一条道路上走,存在安全隐患;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的缺失更是让游客的体验大打折扣……

  南江县元潭镇康家岭村,近年来依托玫瑰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每年5月,玫瑰花盛开的时候,当地通过举办“花会”推出一批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赏花游玩、参与互动。

  “人多、车多,厕所更是不好找。”不少曾去过康家岭村的游客表示,配套不够,交通不便,成为旅游中最令人头痛的事。

  事实上,在巴中众多的乡村旅游景点中,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其旅游转型升级及深度开发的“短板”。丰富的资源虽然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但舒心放心的配套服务无疑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

  平昌县驷马水乡旅游景区为了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服务品质,在2018年6月规划建设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骑游步道,实现进入景区的车辆和游客分流,骑游步道临水而建,用青石板铺设,在围栏的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等,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骑行、散步专用通道。

  另一方面,经营人才的缺乏更是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参差不齐的关键。在巴中,从事乡村旅游发展都是在外务工人员或当地村民,为人勤劳朴实,但缺乏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包装等专业知识。

  同时,乡村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以解决本地留守村民务工为主,在服务标准和礼仪上缺乏专业性,让游客体验不到景区服务所带来的畅意感。如何让游客来得了、玩得欢的同时,还留得住?对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提升是迫在眉睫。

  万敏是平昌县驷马水乡景区返乡创业人员之一,在景区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和民宿,近年来,通过外出上海、北京、天津考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旅游从业能力,从店面装饰、菜品研发、接待服务有了更专业的提升,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的同时,带来的是生意兴隆和可观收入。

  专家观点 让乡村旅游多些新鲜感

  人物名片

  刘生建,曾在四川省旅游学校从事多年旅游教学工作。现任成都智创工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古建园林学术委员会秘书。曾参与巴中市恩阳区2013~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巴州区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恩阳区商贸流通规划、平昌县传统村落申报、恩阳区柳林镇桅杆村旅游扶贫到村等项目。

  就乡村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注意些什么,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长期从事旅游产业专家刘生建。在他看来,当前正是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机遇叠加的好时候,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来喜欢出省、出国旅游的市民开始将旅游目的地放到近处,选择乡村游。但如何抓住游客的心,玩一次意犹未尽,愿意再来、多来,则需要不断创新,挖掘更多特色、不断丰富业态,使乡村旅游有更多新鲜感。

  刘生建说,乡村旅游无非是路线要方便、美食有味道、风景有特色、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群体的需求,如果到处都是春天赏花、夏季水果采摘,平时只能吃土菜、垂钓、农业观光,终将留不住人,而旅游经营的从业人员也将因为资金短缺、粗放型经营等弊端,日渐缺乏竞争力,失去生命力,形成恶性循环。巴中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可以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开辟一些红色乡村旅游环线,以大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村的各自特色,因村施策,按照“一村一品”分类打造;要抓住机遇,比如近年来研学旅游的逐渐升温,可以开发一些农事体验项目,将研学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季节性影响明显的困境;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潮流,设计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邀请“网红”打卡推广,增加乡村旅游景区曝光度和知名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
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5282153 举报邮箱:bzzswxcbjjz@sohu.com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1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