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建设文旅融合数字平台 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我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发布日期:2020-06-23 17:21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王佳彬 【字体:  


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

巴中哪个景区好耍?打开“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点击“文旅景区”,光雾山、空山天盆、恩阳古镇……各大景区的资料应有尽有,还有具体的线路指引。

我市有哪些非遗项目?在“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上点击“文旅非遗”,翻山铰子、米仓古道文化空间、竹编技艺……图文并茂的介绍,令人文化自豪感倍增。

该平台还有“文旅头条”“文旅广场”“文旅活动”“文旅日历”“艺术鉴赏”等服务。可以说,旅游、阅读、观展、志愿服务等文旅需求,都能借助这个平台得到满足。

自开展文旅融合以来,我市立足实际,着眼发展需求,聚焦文旅融合主题,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暨实施“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为契机,建设文旅服务数字平台,探索贫困地区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公共文旅服务的经验。


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网站首页。

文旅资源优势明显
  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巴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有擂鼓寨、月亮岩等新石器时期遗址,有“巴中石窟,国之瑰宝;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石窟造像,有上达秦陇、下抵巴渝,在历史上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蜀道——米仓古道,有传统音乐“巴山背二歌”、传统舞蹈“翻山铰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0个、市级非遗项目59个。

旅游资源同样富集,种类多、分布广、禀赋较高,极具开发潜力。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多样,森林覆盖率达62.5%,地质景观独特,以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为典型代表,全市有20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12大红色旅游片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群、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有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文旅公共服务方面,全市有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美术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城市(街道)文化服务中心200个、村文化室(农家书屋)2652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均对外免费开放,年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600余场次、群众文化辅导活动1500余场次、赠送图书图画5万余册次,已打造“秦巴大讲堂”“晏阳初大讲堂”“周末剧场”“相约古镇”“集州欢歌”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35个。公共文化传播推广能力不断增强,已建成数字图书馆1个、数字文化馆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5个、电子阅览室20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367个,各类文化网站、微信微博平台20个。

文旅资源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势明显,但文旅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公共文旅服务中仍存在许多短板,主要表现为文旅信息平台建设存在“孤岛现象”、文化旅游活动信息不对称、文旅公共服务难以均等、文旅公共服务供需渠道不畅等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的平台很多,有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等,但这些平台只是发挥自身的功能,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提供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有限,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市文广旅局总规划师陈斌说。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如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平台上,如何与公共旅游数字化服务找到“最大公约数”、找准“最佳连接点”,是摆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面前重要的时代课题。


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微信端文旅活动页面。

文旅智慧服务平台
  可提供九大类服务

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四川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巴中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都明确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敢于“反弹琵琶”,建设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全市公共文化旅游数字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所有数字化资源和文旅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就是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最大的特点,既实现资源整合,又不影响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陈斌介绍,整个平台比较庞大,要把电脑端、PC端和其他移动端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生态系统。

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硬件系统由PC后台管理系统、PC网站、手机APP(含ios及安卓)、微信公众号、线下取票终端、数据接口开发、平台运营推广、软件硬件集成八个部分组成。该平台主要提供的服务有文旅公共服务及旅游延伸服务。

文旅活动预约,主要包括分类查看、活动状态列表、文旅有约、后台管理、活动设置、活动审核、删除活动、活动信息统计、活动电子票、短信管理、活动历史查询、不良信用管理、用户黑名单管理、用户积分查询统计、报名管理、家庭组报名功能等。

文旅场所预订,主要包括分类查看、场所预订等。

文旅地图服务,主要包括搜索场馆、场馆标签选择、显示场馆详情、对接活动信息、对接其他系统中的地点详情等。

文旅日历服务,主要将所有文化活动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展示到日历上,形成活动日历,方便群众直观了解本月所有活动的情况,根据个人时间选择活动,增加活动的参与度。展示展览品鉴主要包括展品查询、产品展览等。

特色数字资源服务,主要以图文、视频形式,介绍艺术工作专家委员会、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等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在后台形成文化人才资源数据库。

文旅社团服务,主要内容为文艺团体可以在平台注册成为团体用户,团体用户拥有场馆活动室预订权限,可管理团体信息、发布团体活动信息。平台提供文化团体信息展示,文化团体也可以在后台进行统一录入管理。

文化遗产服务,主要进行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新闻动态、我身边的非遗、交流互动、数据收集、线索分配、资料完善、一键打印等,包括调查反馈、线索排序、项目申报、材料上传、申报结果查询等。

文化志愿服务,主要与其他志愿者管理系统(如市志愿者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接口开发,实现数据同步(需提供接口)。系统提供个人资料查询编辑、志愿管理等功能。

文旅超市服务,即用户可以在资源配送模块根据资源分类和条件搜索查找所需资源,查看文旅资源详情、曲艺介绍、景区景点、古建筑、古迹、民俗等旅游资源,选择所需资源,在线填写所需资源配送和预约、所需资源计划安排流程表等内容的申请表单,在线提交申请,管理员对资源配送类别进行管理,对资源进行分类、编辑资源详情介绍、编辑资源配送预约申请表单。

此外,平台还提供景点票务预订、住宿餐饮预订、旅游攻略、购物、线路等服务,满足文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需求,打通公共服务与文旅市场之间的关联,实现信息共推、资源共建、服务共享。


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网站文旅活动展示页面。

建立管理运营机制
  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为保证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按时按质、高质高效稳步推进,我市建立了由政府牵头、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督察验收等工作;设立了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牵头、各区(县)文广旅局和直属文化旅游单位参与的专项工作推进组,建立了专门的推进机制,负责项目实施、数据上传、资料审核、管理运营等工作。

平台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专家组意见,成立了由公共文化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小组,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板块设计、内容设置等工作。平台建设之初,组织专班深入群众,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建成人民需要的公共文旅服务平台。

加强文旅资源整合、深化文旅资源融合,实现全域共建共享是建设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的重要目标。其中,根据巴中境内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类型、内容以及分布特点,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规划不同游览路线,赋予文化元素,突出文化特色。如追忆时光文化之旅,恩阳古镇—南龛山—银耳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特色文化游览线路。

在对巴中文旅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尤为重视其内容、语言、网页设计、内容展示等方面的数字化表达,以适应大众文旅消费需求。如在网页界面、手机APP、微信客户端方面,凸显“巴文化”元素的独特性,推动“巴文化”信息的沟通与传播,提高文旅消费群体的关注度。

平台建成后,如何管理运营?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发展共享”的管理运营机制,主要由平台组织管理、平台开发运营、数据资源管理、服务配送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五部分组成。

其中,在平台管理方面,实行分层级扁平管理模式,市级文广旅部门负责总体管理,给予区(县)文广旅部门和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等相关文化旅游单位分级管理权限,开展子系统资源建设、信息处理、服务提供等工作。分布式单位、机构、组织终端,包括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直属文化旅游单位、区(县)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及公益性文化旅游单位、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分馆等)。

在资源配置方面,坚持“以政府为主、市场主体为辅、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数据资源共建格局。政府负责文旅公共服务类数据资源建设、发布及整个数据资源的审核工作,旅游景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负责市场化文旅数字资源建设,提交文旅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发布;社会力量负责社会团体、公众等文旅数据资源的建设工作,通过发布需求、反馈信息等形式充实数据资源库。

公益类服务配送管理方面,根据群众需求,推动“送货上门”向“订单式”“菜单式”转变,探索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线上交易模式,乡镇(街道)、村(社区)、个人、访客(游客)等文化旅游需求坚持属地原则,由所在区(县)提供文旅公共服务配送,区(县)文旅服务或者大中型文旅活动的服务等由市级配送。同时,通过做大文旅数据总量,做优资源质量,发挥数字化服务的引领作用,引导公众接受文化服务,促进公众文旅消费。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平台日常管理等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按照指导标准进行考核,并接受第三方监督,确保平台运行工作有序推进。

“随着时代发展,数字化服务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的管理和服务都围绕用户展开,打破‘信息孤岛’,提供‘订单式’服务,实现个性化消费,达到整合文旅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的目的,我们还对此进行了课题研究,为全国、全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优质、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市文广旅局局长黄鸣说,平台建成后,将服务于文旅经济,突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巴中文化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王佳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
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5282153 举报邮箱:bzzswxcbjjz@sohu.com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1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