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旅游+”碰撞出别样风景

发布日期:2020-11-13 15:07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何欢 【字体:  

初冬时节,巴中和你有一场诗与远方之约,在这儿,你可以敞开“胃”,放心吃出健康,这儿的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在这儿,你可以敞开“肺”,肆意的大口呼吸,众多康养基地让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负氧离子满满;在这儿,你可以敞开“心”,和古巴中来场互动,历史悠久的巴文化会让你心怀震撼。而这一切的魅力,都源于“旅游+”。

去年5月底,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成当务之急,以“旅游+”为理念,打破旅游观光单一模式,形成一产协助旅游调结构、二产协助旅游出商品、三产协助旅游做服务的全产业升级模式。经过一年半的发展“,旅游+”正碰撞出别样风景,激活出全域旅游新动能。

旅游+农业 敞开“胃”,绿色菜吃出健康来

春看桃花夏摘果、秋收橘子冬喝庖汤……我市发挥“绿色、生态、富硒、有机”优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推进旅游+农业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也进一步深化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眼下,阳光明媚,正是出行的好时节,在平昌县灵山镇巴灵台社区,一树树红彤彤、黄橙橙的橘子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采摘。“目前,我们园区的砂糖橘、耙耙柑和爱媛都已经成熟,其中耙耙柑可以采摘到明年,届时,沃柑也将全面上市。”园区负责人何滔介绍,目前园区面积近600亩,其中橘类水果占近70%,待到明年,樱桃、李子等水果都将投产,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体验采摘乐趣。

何滔介绍,四年前选择在巴灵台社区发展水果产业,也是看中了这儿毗邻巴灵台风景区。“如今单一的发展农业,效益肯定赶不上产业融合,巴灵台旅游区既是米仓古道的必经之地,又是平昌乡村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这些年游客比较多,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从巴城过来下高速后经过快速通道,10多公里就到了。”

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当地绿色的生态环境也让橘园贴上了有机标签。“我们看了橘子的检测报告,化学含量、土壤检测都符合标准吃得也放心。”巴城游客周霖说,从巴灵台游玩过来,吃上一个甘甜的橘子,游玩的疲惫便一扫而光。

其实,不仅是巴灵台社区,在我市不少地方通过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但种出了好“风景”,还种出了好日子。

既可以观赏黄灿灿的花海,又可以收获油菜籽,通江县新场坝的油菜花海节已经连续举办三年,当地政府“以花为媒”,将这片金色花海推介出去,尝试走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借力“花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梦。

“之前大家种植油菜,但未形成规模,没有游客,一年到头只能榨点菜籽油供自家食用。现在,新场坝通过举办油菜花海旅游节,有了游客,他们吃住、消费都会给我们增加经济收入。”当地一酒楼经营者刘军说,游客来了不仅看花,还买走了村里的菜籽油、萝卜、花生、藕粉、绿色蔬菜、土蜂蜜等“山货”,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候,酒店每天接待200人左右,收入上千元。

此外,游客的批量抵达,也让当地兴起了“民宿”热潮。不少村民将住房打理出来租给游客,并通过向游客提供农家特色菜,实现额外收入。

“旅游+农业,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一场诗与远方之旅,当地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产品也让游客放心大饱口福,不少游客将农产品买回家,增加了农业附加值,促进了业态融合。”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巴中,到底能玩什么?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

旅游+文化 敞开“心”,读懂历史话古今

四月清晨,云顶山上闻茶香;六月西厢,小木屋里入梦乡;十月芳菲,光雾仙山红叶醉;寒风凛冽,米仓古道忆风云……除了富集的自然旅游资源,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巴中这块土地孕育出巴文化、隋唐文化、红色文化等,给巴中增添了一份厚重感。

“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所在,拥有如此不可多得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巴中旅游更需要考虑文旅融合的问题。”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改革举措,并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中单列旅游专项发展基金10亿元,充分用好用活扶持奖励、基金撬动等政策资源,着力扶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文旅企业集群。

不仅如此,为了让自然风光也有“文化魂”,我市大多数景区属山岳型,必须在文旅融合上下足功夫,增添旅游景区的文化味。

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就是其中的有益探索。从去年8月运营后,光雾山景区过夜游客增长约60%,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达到预期。今年端午期间,升级版《梦境光雾山》再次上线,不仅故事脉络更加清晰,带领游客拨开历史尘雾,探索神秘的巴人文化。故事呈现也更加细腻,通过调整故事情节、优化舞美特效、创新展演方式,呈现出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传统价值观。视觉效果更加震撼,为了展现千年米仓古道的宏伟,新增巨幅崖壁投影,生动地呈现出古时巴山背二哥在蜿蜒艰险的米仓古道上的艰辛跋涉,场面惊心动魄,仿佛身临其境。

“《梦境光雾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我们明显感觉到游客更多了,社会评价更高了。”村民郭意波是《梦境光雾山》的一名群众演员,有了这份工作,他每月增收约1500元。

除了《梦境光雾山》,同年,南江县还推出一部以李商隐七绝古诗为背景、用时90分钟的大型舞台剧《巴山夜雨》,赚足众人眼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舞台剧用“古道、夜雨、巴山”三个重要意象,串联起南江的巴文化、生态文化、古道文化,全剧以“雨”贯穿始终,赋予诗情画意和家国情怀,还原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诠释了古巴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在深化文旅融合中,我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立足资源禀赋,推动文化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从“秀美山水”到《梦境光雾山》再到独具巴中特色的舞台剧《巴山夜雨》,这其中的变化,体现出巴中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同时,文旅融合催生的旅游产品,也受到不少游客青睐。古林冻干银耳汤、叶雕熊猫分别获得“省优秀旅游商品”“省优秀旅游文化创意品”称号;“梦回巴山”“银耳姑娘”等旅游作品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望红台”精品礼盒系列文创产品,斩获省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大赛实物类金奖。

“以前来巴中旅游更多的是看风景、品美食,现在来巴中旅游,还能和当地的文化互动,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说明巴中的旅游在往深的融合走。”曾在四川省旅游学校任职,多次参与巴中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编制的刘生建评价。

旅游+康养 敞开“肺”,随时畅享“森呼吸”

清晨,推开窗,山风扑面而来,带着山风独有的湿润,深呼一口,清爽入肺……住进天马山森林温泉酒店,来自成都的游客梁炜最喜欢的就是随时随地享受“森呼吸”。“我在深圳工作,很难能呼吸到这么新鲜的空气”。

天马山森林温泉酒店位于巴州区天马山森林康养基地,植被覆盖率达92.5%,富含负氧离子,被称为“天然氧吧”,最高海拔1413米,基地年平均气温13℃,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区低5℃,是理想的康养休闲胜地。

不仅是天马山森林康养基地,随着全域旅游概念提出,我市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融入全域旅游整链布局,推进森林康养示范创建,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设施配套,加快医养融合、文旅结合、养教一体,深入开展“森林康养月”“生态康养日”宣传,努力营造森林康养健康生活新风尚,康养旅游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投资机构。

时至周末,风和日丽,恩阳区万寿养生谷景区里,品茗畅聊、赏秋垂钓、骑行玩乐……游人如织。近年来,万寿村通过发展康养旅游,大力推动“巴山民宿”建设,是养生健体、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儿离城近,空气好,周末没事带着孩子、老人来骑骑车、散散步,顺便洗洗肺。”骑行爱好者何雷虽然满头大汗,却精神十足。

为了让来巴的游客随时随地都能敞开“肺”大口呼吸,去年,《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我市着力在培育“旅游+康养”上下功夫,在“光雾和谷”、黄石旅游区发展高端医疗康养度假项目,在空山天盆发展运动度假和候鸟式养老项目,在天马山发展研学旅游和康养度假项目,在三十二梁发展道地药材茶旅养生度假项目。

同时,落实重点康养项目区县领导挂联制,统筹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电力、旅游、金融、林业等相关部门共同保障康养基地建设要素供给。加快推进“光雾和谷”国际森林康养小镇、光雾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燕亭山旅游度假区、黄石旅游度假区、金宝森林康养产业园、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康养项目建设实施。

眼下,“光雾和谷”国际森林康养小镇施工现场,数台挖掘机和推土机在来回穿梭,百余名工人忙碌作业。据悉,“光雾和谷”地处秦巴山腹地,米仓山南麓,项目所在森林覆盖率超过98.5%,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30000个,年均温度18.2℃,是康养度假、休闲旅游的极佳之地。

“大家都在加班加点争取早日完工。”现场施工负责人李晓介绍,“光雾和谷”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南江县的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品牌知名度、旅游产品品质,还能够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务工、服务方面的就业岗位,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
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5282153 举报邮箱:bzzswxcbjjz@sohu.com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1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