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艾裹粽祭忠魂

发布日期:2019-06-03 18:04信息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字体:  

  端午是入夏以来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想一想过罢清明节这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了。不仅有赛龙舟等热闹,还可以饮雄黄酒、吃粽子,还可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太深厚了。

  南北不同俗,过端午的习俗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赛龙舟是南方的习俗,我们敕勒川这一带没有,我只是在电视上领略过赛龙舟的场面。但北方过端午也知道是纪念屈原的,小的时候过端午时母亲最先告诉我屈原这个名字,我追问关于屈原更多的生平和事迹,母亲没有念几天书,也说不出太多来,只是告诉我:“他非常爱国,有这一点就值得人们纪念他。”

  后来我知道了屈原抱石投汨罗江的事,知道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知道自负的李白用“屈平辞赋悬日月”来评价这些诗作。至少从东汉末年端午节就有纪念屈原的习俗了,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都认为端午节因纪念屈原而起源。尽管人们还有不同看法,但我觉得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宋李覯的诗写得好:“境入东南处处清,不因辞客不传名。屈平岂要江山助,却是江山遇屈平。”楚地因屈原而扬名千古,江山因流芳百世的忠魂而变得如此多娇。端午节也一样,因屈原的英灵而增色不少。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人文秀《端午》里的这句诗说明,到唐宋时端午节就和屈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端午节的习俗也与屈原分不开了。如赛龙舟,唐张说有一首看赛龙舟的诗里说“土尚三闾俗”,宋代梅尧臣有诗云“南方传竞渡,多在屈平祠”,纪念的人物和地点很明确。宋人余靖的《端午日事》诗云:“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说出了当时过端午节的情事。

  “诗赋三闾草木香”,每每提起屈原的身世来,不免有一些沉重。但读了《九歌·湘夫人》、《离骚》才知道严肃的三闾大夫的诗里有香草美人,才知道屈原以香草自喻的高洁品行,司马迁赞叹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看一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句子,简直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文天祥的《端午感兴》诗云:“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屈原的“天涯芳草梦”是痛苦的,是因楚国处于风雨飘摇之夕而兴发的,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憔悴骚人香草诗”,想一想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内心忠愤悲苦之极。

  “更书香草续离骚”,闻一多先生有“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之说。确实,读《离骚》成了历代文人风雅的标识,唐代白居易说“时时合眼咏离骚”,宋代向子湮说“小窗相对诵离骚”。过端午节也要读《离骚》,宋人胡仲参《端午》诗云:“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我比较喜欢宋人张榘的《念奴娇》,这首词把屈原的身世和习俗都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词云:“三闾何在,把离骚细读,几番击节。蓠蕙椒兰纷江渚,较以艾萧终别。清浊同流,醉醒一梦,此恨谁能说。忠魂耿耿,只凭天辨优劣。须信千古湘流,彩丝缠黍,端为英雄设。堪笑儿童浮昌歜,悲愤翻为嬉悦。三叹灵均,竟罹谗网,我独中情切。薰风窗户,榴花知为谁裂。”

  张榘这首词里“彩丝缠黍”,就是用五色丝线来缠粽子。和元宵节的元宵、中秋节的月饼一样,粽子是端午节的节庆食品。粽子古称“角黍”“角粽”“筒黍”等,在古诗词里都能找到这些我们觉得生疏的称谓,如“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舡”“艾人当户佳时过,筒黍堆盘旧俗非”“磊落堆盘碧筒黍”“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菖薄角粽俱如旧”等。宋黄庚有诗云“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粽子也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以粽投江是为了喂饱鱼虾免得去糟蹋屈原的遗体。粽子是南方的食品,我小的时候吃的是用黏黍子做成的凉糕,这种黏黍可以做炸糕,金黄的油炸糕是我们托克托县的特色食品,黏黍子做成的凉糕切成三角状,故古称“角黍”,从宋代罗公升的“黄金角黍照盘明”的诗句看,我怀疑角黍并非粽子,倒像是我们那一带端午节吃的凉糕。

  小时候快到端午节时,我们兄妹三个早就盼着吃凉糕了。端午节一大早,母亲用黄米做好凉糕后,盛在一个大花盘里,用胡麻油涂抺的油光可鉴,我们几个早已吞口水了。凉糕晾好了,母亲把它用铁匙划成菱形或三角状,铲一块到我们的碗里,再从罐子里舀一匙糖稀浇上,又美味又去火,感觉生活也像这凉糕蘸了糖一样甜蜜。这个时候母亲会给我讲《白蛇传》里白蛇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的故事,我家院里有几个长得很高大的雄黄,有一年端午节我把雄黄泡在酒里,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反应。

  欧阳修的诗词里有“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巧女金盘丝五色”等习俗描写,这是富贵人家的气象。我没有见过菖蒲这种植物,可能是南方的植物,小的时候到端午节这天,父亲会从地里采了艾草,捆扎好之后挂在门头上,母亲会剪两只大雄鸡贴在屋内的两扇门上,再用五彩丝线搓出漂亮的小手环,戴在我们兄妹几个的手腕上。问母亲这是干什么,母亲说为了驱病去邪。

  我们托克托一带认为五月是恶五月,所以家门插艾草、门上贴雄鸡、小孩缠彩丝等习俗,都有驱邪避疫的寓意,流传成俗。后来我知道,挂艾草这一习俗流行甚远,俞平伯先生就有一首《端午节》诗云“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这是感谢邻居帮他挂好了艾草。给小孩缠彩丝,这个习俗好多地方也都保留延续着。门上贴雄鸡这一习俗好像别处不多见。

  白蛇喝了雄黄酒在端午节会现出原形,雄鸡一唱剧毒的蝎子精便会应声而毙……童年的时候,我一直感觉端午节是一个神秘的节日,当然那个时候垂涎更多的还是糖稀凉糕和烩菜炸糕。逐渐,我们懂得了插艾缠丝驱邪的同时,还应该祭奠三闾大夫的忠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
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5282153 举报邮箱:bzzswxcbjjz@sohu.com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1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